首页 > 动态 > > 正文
什么是阴虚_什么是阴虚阳虚
2023-05-22 00:59:01 来源:互联网

什么是阴虚,什么是阴虚阳虚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阳虚指阳气亏损,其温养、推动等功能减退,以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,阳虚可见于不同脏腑的病变,临床常见者有心阳虚证、脾阳虚证、肾阳虚证等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阴虚指人体阴液亏少,其滋润、濡养等功能减退,且无以制阳,阳气偏亢,以口咽干燥、五心烦热、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。

3、阳虚可见于不同脏腑的病变,常见者有心阴虚证、肺阴虚证、肝阴虚证、肾阴虚证等。

4、阴阳是一种状态,就像盖房子,想把房子盖好,就得先打地基。

5、地基就是阴,楼体就是阳,地基和楼体不协调楼就会塌。

6、气血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两种能量体,只要用五行生克的方法,达到阴阳平衡状态,假以时日,就会达到气血充盈的结果,人就会健康长寿。

7、气血是构成人体的两种物质。

8、如果把生命比作蜡烛的话,那么蜡烛的主体便是血,蜡烛的捻便是气,火苗便是生命。

9、蜡烛没了就剩捻了就是阴虚,阴虚火旺,当火苗快干快灭之前,火会非常旺,我们平时所说的回光反照就是这种现象。

10、阳虚就是相对捻特别细,气弱的话小病会很多,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气绝身亡。

11、阴阳双虚就是蜡烛主体也没了,捻也没了,人就不久于人世。

12、我们生病一般是先阳虚后阴虚最后阴阳双虚。

13、阳虚的过程会小病不断,怕寒,头疼、感冒、腰酸腿疼;阴虚没有什么状况,但是实际上病情却加重了,现在大部分人处于阴虚的过程,表面看来身体好得很,殊不知表面的安宁却潜伏着大病;到阴阳双虚,出现大病,不治之症,如糖尿病、肥胖症、癌症。

14、捻补齐,液补足,火苗均匀燃烧,又不大,苗大寿短,火苗小容易得病。

15、气血充盈,捻充实,密度加大,捻紧不灭苗不大,捻松火苗着得快,气充实紧实均匀,血盈满一饱满齐全。

16、五行就是平时吃的食物,五果、五蔬、五谷、五禽,都是从自然界摄取五种营养元素的途径。

17、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(大象)对应的脏器是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对应的五色是:绿、红、黄、白、黑,对应的五味是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。

18、五因、五境、五情志,中医是平衡为期,吃什么补什么最终目的要阴阳平衡。

19、五种东西的目标是要达到平衡,如果木太长了,这边是火,只有把火延长或把木降低。

20、做木桶也是一样的,由五块木板组成一个木桶,如果某一块太长,其他的太短,就会造成浪费。

21、人类的寿命是五个要素的短板来决定的,把五块木板当成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

22、如果心脏能活200年,脾只能活50年,脾没了其他的也不能活,可以取高补低。

23、五行有个生克的概念和每个脏器和每种颜色都有相生相克的关系。

24、相生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

25、木是肝生火,火是心生脾,土是脾生金,金是肺生水,水是肾生木。

26、脾虚了,心是生它的,就要调解心脏和心情。

27、脾虚,作用在脾上叫治,作用在心脏叫调,作用在肺上叫养。

28、《黄帝内经》告诉我们要想一个人健康,要养、调、治立体医学才可以。

29、作用于病灶上叫治,作用在它生克的脏器上叫调,作用在生克它的脏器上叫养。

30、手诊手疗,直接作用在手部反射区叫调。

31、如心脏出问题,直接作用在心脏上叫治,作用在心包经上叫调,作用在肝经上叫养,从穴位上讲有近端取穴,中端取穴和远端取穴。

32、近端了取穴作用在主要经络上,中端取穴作用在脏器周围,远端取穴作用在遥控器上及反射区上。

33、相克: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

34、如果肝火旺,金克木,可以加大肺的宣泄,通常肝火旺的人肺一定出问题,因为克不住它,肺是肝脏的主宰(肺是由肝脏主宰?)。

35、每一个脏器有一个管它和被它管的,它在中间位置。

36、管它的肺出问题,宣泄就出问题,通常点穴在肺阴经上点,肝火自然下调,点太冲穴也可以降肝火。

37、五种颜色也有相生相克的原理,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对应五色是绿、红、黄、白、黑。

38、胃、心脏不好,用红的来生它,穿衣服吃东西都应该以红色为宜。

39、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方法,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,假以时日,必会达到气血充盈、精神饱满的健康长寿目的。

40、我们观察一个人的阴阳实虚、气血盈亏、经络通塞主要主要以望诊为主。

41、四诊,望闻问切,望诊为神,闻出病为圣,问出病为巧,切出病为工,这是最下等的是切脉、搭脉、触诊。

42、望诊主要是先分阴虚、阳虚,人有病没病在于阴阳平衡,再加上气和血,什么负责阴的呢,阳虚是什么出毛病,是气出了毛病,哪管气,是肾和肝,阴虚是什么出毛病? 什么管造血,是脾和胃,血是口腔吃进去,靠胃来消化,胃下边和十二指肠是一体的,小肠和大肠是一体的,胃和十二指肠负责消化,小肠和大肠管吸收,统血主管是脾,统气主管是肾,先天之本藏于肾,后天之本藏于脾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